游玩《無敵號》的感覺,有點像看了一部漫長的沉浸式科幻電影。與前些年曾經流行過的《看火人》《萬眾狂歡》類似,這是一個幾乎沒有游戲性的“互動小說”,玩家所要做的只是在相對線性的場景中走動,與劇情必要的道具交互,或選擇對話來推進劇情。
故事方面,無論是懸念的鋪設還是硬核的科幻設定,本作都相當令人滿意:在異星球上醒來的主角明思娜,發現自己失去了記憶,隨著她不斷遭遇異象、死去的宇航員和詭異的外星物種,這顆星球背后的真相也將緩緩揭開……雖然乍聽起來似乎有點俗套,但《無敵號》的故事絕對沒有想象中這么簡單。
畢竟,本作改編自波蘭國寶作家史坦尼斯勞·萊姆的同名科幻小說《無敵號》,這部60年前的作品,時至今日也仍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。
如果我是一個科幻作家,我會覺得現在這日子挺難過的。因為現有的絕大多數科幻概念,都早已是半個世紀前作家筆下的命題了。賽博朋克、數字飛升、時間旅行、元宇宙、AI生成這些當今科幻游戲領域火熱的題材,也均是被上個世紀的作家們翻來覆去寫過無數次的概念。
換言之,科幻小說的創意是有限的,現今的許多科幻作品不只靠高概念的設定來吸引讀者,也同樣注重人物的塑造、文筆乃至敘事。而僅憑一個創意,也往往難以支撐一個完整的故事,所以我們能看到《三體》中融入了劉慈欣許多之前作品的影子。
然而,萊姆的《無敵號》卻是部幾乎只用一個核心設定的故事?;赝R姆的許多作品,有不少都是那種“點子型”構造,例如《未來學大會》中控制感官的藥品,與《宇宙演化新論》中受更高級文明控制的宇宙法則等,他總能用充滿想象力的設定,在閱讀體驗上為讀者帶來驚喜。
《無敵號》的核心概念其實并不復雜:是一個關于生存、自然選擇和物種進化的故事,也包含了一些關于機器人進化的理論?;蛘哒f,《無敵號》本質是一個探討“生命形式”的作品,但其背后還帶有萊姆作品的另一個核心思想:對宇宙探索持有的悲觀。
萊姆寫過的“人類探索太空”的作品可太多了,如《伊甸》《索拉里斯星》和《慘敗》,都有著與《無敵號》相似的展開——在探索宇宙過程中,人類遇到了超乎常理的事物。而最終,某種意義上都以人類的“慘敗”告終。
即便人類目前對太空的探索,還遠未達到幾十年前科幻小說遐想的那樣美好,但這種對未知的敬畏依然非常有啟發性。畢竟在宇宙廣闊無垠的背景下,以人為中心去思考萬物,只會在這種自大的反襯下顯得非常渺小且悲哀。宇宙不是為人類存在的,我們可能也無法完全理解地球之外的事物。
在《無敵號》最初立項宣傳時,最吸引人的自然是那些呈現黃金年代科幻的美術風格,它們總能讓人聯想到90年代科幻雜志上的插畫。
制作組自然是懂的,在游戲中,他們為每一段游戲流程都繪制了一幅帶有背景故事的漫畫。每當玩家中斷游戲繼續時,都能看到一幅顯示當前流程的漫畫。在游戲中途或通關后,也可以隨時在菜單里觀看這些漫畫。
因此,《無敵號》不僅承載了萊姆作品中的概念與想法,也同樣包含了那個時代獨特的美術風格。與現代科幻游戲中那些外殼尖銳、頗具未來感的機械設備完全不同?!稛o敵號》的角色使用的,卻是由燈泡組成的雷達,和類似顯像管效果的探測儀。
無論是太空車、氣球探測器,還是“獨眼巨人”這樣的戰爭機器,都有一種復古的美。這都賦予了游戲一種時空錯置的感覺,仿佛在某個真實存在的過去,人類就是用這樣的設備完成了太空探索的壯舉。這也是我認為《無敵號》最有價值的地方:它不僅很好地展現萊姆創想的外星世界,也忠實地將這些來自過去的機械美學,以一種獨一無二的形式呈現到了玩家的屏幕上。
實話說,市面上的“步行模擬游戲”越來越少見了,或許是因為創作者們、玩家們,都對這種在空曠荒涼的場景中獨自漫步的游戲喪失了興趣。這個類型中曾經有不少優秀的作品,例如《艾迪芬奇的記憶》《看火人》和《弗吉尼亞》。
步行模擬游戲,大多都在描繪角色的狀態、人際關系,或是精神世界。然而《無敵號》則完全不同,游戲對角色的描寫與刻畫并不多,情感流露也很少,更多都是在對周邊的環境,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和探測??梢岳斫?,畢竟一群登陸異星的科學家,除了探討宇宙和生命還能聊些什么呢?
這也導致盡管劇情在穩步推進,可玩家對自己扮演的角色卻缺乏一些實感。他們的演繹似乎只是在為劇情服務,沒有太多表演和塑造可言,更像是在不斷念出劇本與萊姆書中的內容、觀點。因此,我覺得《無敵號》更像是一本可以玩的有聲書,并且還是前傳。因為除了游戲的最后,你幾乎看不到標題中所說的這艘無敵戰艦。
我仍然非常欣賞《無敵號》中的許多內容。不僅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精彩的科幻故事,以及對生存、進化與人類如何在宇宙中維持自己地位的概念探討。并且這些黃金年代的科幻美術風格,可以預見地只會越來越少。
如果你對復古科幻小說感興趣,亦或是萊姆作品的粉絲,也不排斥步行模擬或互動電影這種形式的游戲,那么《無敵號》還是值得一玩的。
《無敵號》的制作組用極致的美術與細膩的互動操作,讓這段異星探索之旅顯得無比真實和沉浸。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幻經典,可以用游戲的方式重新詮釋,讓更多玩家接觸。它們不必是3A大作,也或許不需要復雜的游戲機制。只要能忠實地還原原著內容,即便是這種簡單又令人沉浸的“步行模擬玩法”也已足夠。
畢竟,這些科幻作者們的有趣思想,以及他們所描繪出的充滿想象力的宇宙,如果仍然只能以書本的方式等待有興趣的人主動拾起,也顯得有些令人遺憾——不過更令人遺憾的原因大概是,現在許多人已經不愛看書了。
點擊前往《無敵號》Steam商店頁面>>>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:無敵號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