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您真的六十有一?”
即使在互聯網短視頻中能常??匆姟澳掀孪壬?,知曉他在抖音通過講游戲歷史,收獲了近九十萬粉絲和近千萬的點贊。但當線下面見本尊時,我仍然難以掩飾對他真實年齡的震驚。
他身著正裝,身形不算高大卻方正之氣十足;有文人之風骨,卻并無長者之蹣跚,剛剛染過的黑發,看起來讓他駐顏有術,歲月微痕——他叫南坡先生,是如今當紅的游戲科普博主之一。
見面時,他笑著向我問好,帶著我們進入房間坐下。隨后,他講起了自己與《逆水寒》的故事。
“六十歲和十六歲一樣,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齡,在這個歲數上,四五十歲時的負擔已經卸下,七八十歲時的遲緩和病痛還沒有來臨,是享受生活的時候?!薄度w》
南坡先生如今的退休生活,很是讓他曾經的同事羨慕。
他是相當早期的那批大學生,曾經就讀于遼寧大學文學系,常常獨自作詩、填詞、寫字——只是在畢業后,他成為了一位公務員,所做的也都是政工方面的宣傳工作,漸漸地,漫天的紅色文字成了他朝九晚五的主流,遮蓋了他平日的心頭好,這時光幾十年如一日,直到他正式退休的那天。
退休之后,南坡先生重拾起了曾經的愛好,他想著做一些與曾經不同的內容,去發揮他的一技之長。去做有關“成語、歷史故事、傳統民俗文化”的內容——可這些東西鮮少有人會關注,當抽象(搞笑)視頻和各式各樣的小劇場占據了短視頻賽道的主流時,這樣old school的內容自然不會步入流量的快車道,不會為更多人所知。
在他從事自媒體工作的兒子建議下,南坡先生尋得了一個絕妙的載體:
游戲。
談及游戲時,南坡先生表現的意外地開明,絲毫沒有“洪水猛獸”之類避之不及的想法。
他最初選擇的載體,是那款以歷史人物為操縱角色的moba手游。彼時的視頻,常常選取其中的歷史人物進行逐一講解,講李白、講韓信、講甄姬……講他們的生平,講他們的功績,從古至今,從天到地。
說來也巧,南坡先生的家庭被三種不同流派的游戲占據著,他本人更青睞《逆水寒》,其子則喜歡《王者榮耀》,而他剛上五年級的孫子心儀《原神》
“那,為什么后來選擇了《逆水寒》呢?”
我亮出了燕國地圖中的“匕首”,直入了正題。
而我所得到的答案,唯有二字:
“世界”。
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3D世界帶給一位年過甲子之人的震撼。曾經,先生對于“游戲”二字的理解,還停留在當年QQ/聯眾游戲大廳里的那些棋牌游戲當中。那些老玩家已經司空見慣的場景,對于南坡先生來說卻具有十足的吸引力,那種情感,并不比歷史學家在《刺客信條》中看見巴黎圣母院時要小多少。
曾經的汴梁古都,因為黃河的泛濫而被埋入地下。如今的人們,似乎只能從《東京夢華錄》和《清明上河圖》等文藝作品中尋得其跡——但在游戲當中,從雁門關到汴京,從塞北到江南,一幅大宋的江山畫卷就這樣在他眼前勾勒出來。當他在面前的屏幕中看見帝都的人來人往之時,不由得發出了一句頗為接地氣的感慨:
“我尋思,誒,這不也很貼合歷史嗎?”
如同陳寅恪所說的中國文化“造極于趙宋之世”一般,先生對于歷史上的大宋,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懷,在他眼里,這段時間有太多太多可以去聊的東西——于是,他打定主意,以歷史為骨,以游戲為翼,在和他的兒子走遍《逆水寒》游戲的每一處同時,又通力合作、產出了一個個視頻:
“暖風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暗含了哪些貶義?
“宋朝女人想離婚有多難?”。
“樊樓是如何成為京城七十二樓之首的?”
就這樣,南坡先生成為了《逆水寒》科普的KOL,人們在接受科普的時候,還將其戲稱為“逆水寒 人教版 必修一”;有人開玩笑說“即使要叫一聲老師,也要因為秒傷不夠而優化您”;當然,還有人八卦地提問,老師在游戲里是否有了自己的“情緣”……
而在南坡先生曾經的同事們眼中,如今的他總算“找到了自己”——那些和他年歲相近的人,平時也只是養鳥遛彎兒,他們的短視頻更像是朋友圈,純粹的自娛自樂要么出去吃了頓好飯、要么跳了個廣場舞。
“那,有粉絲跟您說過,這種科普很受用嗎?”
“那可太多了”。
談到此處,南坡先生的神情有些自豪。那些在年輕人眼里司空見慣的文化典故,對于更年輕的孩童來說卻是難得的興趣利器。幾分鐘的短視頻容納不了太多的信息量,卻是一個很好的導向入口。
在課堂上,有些歷史老師干脆就表示,“反正你們平時也刷抖音,不如去看看南坡先生的視頻,能學到不少東西”;而一些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長也在下面紛紛留言私信,感謝先生讓他們的孩子開始喜歡上了看書——“我兒子終于知道,原來李白不是刺客了”。
談及此處,我們忍不住都笑了起來。
萬里歸來顏愈少,微笑,笑時猶帶嶺梅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