拳擊擂臺、暗流涌動。
兩位身材健碩的猛男怒目圓睜、互不相讓。他們正在這里,進行著人類文明有史以來最殘酷、最血腥的運動——
下國際象棋。
棋盤上,他們見招拆招、你來我往。這邊剛剛王車易位,那邊就騎士主教齊出,仿佛兩雙無形的拳頭在賽場上互相角力。
正當二人下到分際之處時,象棋桌子忽然被撤下,他們默默走到彼此的角落,換上了沙包大的拳套。
他們開始拳擊。
直拳、擺拳、勾拳,進攻、防御、躲閃……四周觀眾不斷發出呼喊,連擂臺邊緣的棋子都在這純粹的肉搏當中微微顫動。
二人正當斗到分際之時,鈴聲又一次響起。鼻青臉腫的二人卸下拳套,又一次坐在了棋盤對面,喘著粗氣下起了棋……
你所看到的,并不是什么美式的喜劇節目,這是近年來我見過最離譜的商業錦標賽之一。
它的全名,叫做國際象棋拳擊比賽(chess boxing world champion)
“如果你下不過對面的棋手,那就去揍他”
上個世紀末,一位法國畫家畫下了名為《Froid équateur》的繪圖小說。他在漫畫中構思了一個別樣的競技運動,它將國際象棋與拳擊進行結合,兼具“文明”和“野蠻”的要素,構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,讓當時的許多讀者心動不已。
不過,在漫畫的構想中,選手們是下完一整盤棋局之后再進行對弈比賽
或許連作者自己也沒有想到,在不到十年后,他所構思的比賽就成為了現實。
將它帶入現實的人,名叫伊皮·華比殊(Iepe Rubingh)。他年少時酷愛拳擊卻屢屢被母親限制,同時也在父親的影響下喜歡上了象棋。
成年后的某個夜晚,他和朋友們喝醉了。被酒精刺激的他們,正在商量著來一場原始而野蠻的拳擊賽。這時,伊皮突然想到了之前的那張漫畫,于是,他向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提議道:
“我們來點而不一樣的,國際象棋拳擊比賽,怎么樣?”
朋友:“啥?”
伊皮:“嗯”
八個月后,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老教堂里,在一千多位觀眾的見證下,第一屆國際象棋拳擊比賽開始了。
伊皮和朋友站在了賽場對面。
比賽共分十一個回合,四分鐘的國際象棋快棋和三分鐘的快速拳擊交替進行,被將死、被K.O.或者下棋超時都算出局。
比賽開始,就像開頭那一幕一樣。最開始,伊皮和他的朋友都信心滿滿,象棋、拳擊交替進行,智力、武力爭斗個不停。
然而當幾回合過后,倆人同時懵了。
從象棋切換到拳擊的“以靜入動”并不難,難的是從拳擊回到象棋,這個“從動轉靜”的過程。
試想一下,你正在擂臺之上打得興起,腎上腺素大量分泌;這時你突然又被拽回到棋局之上,大量氧氣留存在你的肌肉當中(而不是大腦)。而你需要喘著粗氣,用短短十秒鐘做出每一步的抉擇。
用腳想也知道,這是一個讓你豬腦過載的巨大debuff。如果在圍棋屆,即使是柯潔或者他的對手申真谞來了,都不見得能在這種高負荷、快節奏的狀態下,擊敗戰績2-16的戰鷹老師。
二人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。當伊皮在擂臺前一拳又一拳接連命中他的對手,正要利用最后一拳贏下比賽之時,切換回合的鈴鐺突然響了。
伊皮有些懵逼,但對手已經被拳頭掄傻了——他不僅在棋盤對局中陷入了劣勢,還順帶忽略了棋局的計時讀秒。
五秒,四、三、二、一。
對手超時,伊皮拿下了冠軍。
而對于伊皮和他的朋友來說,這不止是冠亞軍那般簡單。更重要的是,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一比賽的潛力與商業價值,這項運動開始飛快地走向了正軌——不久之后,在荷蘭拳擊協會、象棋協會的幫助下,“國際象棋拳擊組織”就這樣誕生了。
這個組織的口號很形象,當然也多少沾點抽象:
“戰斗在擂臺上進行,戰爭在棋盤上進行?!?/p>